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不久落下帷幕。有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新现象:考研还是找工作,成了一场性价比之争,很多毕业生愿意作出更多元化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这道选择题并不只属于某个大学生个体。
来源:【新乡日报】□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一进腊月,在郑州从事护理工作的原阳县靳堂乡刘庄村村民刘丙友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他似孩童一般盼着回老家过年。然而数月前,他还在为生计发愁。刘丙友一直从事养老护理相关工作,因未进行过正规培训,没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资偏低且不稳定。
近期,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各国分赛场上,中国选手的优异表现持续引发热议。“青年鲁班”邵茹鹏用机械加手工的方式将木料连接处的缝隙控制在0.2毫米之内,数控铣项目选手周楚杰凭超强实力将工件尺寸精度保持在0.02毫米之内,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选手马宏达以一手“刮腻子”绝活,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10月1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活动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采访获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在创造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成为吸纳就业的强大力量。北汽新能源新媒体直播间,主播在线上直播带货。
原标题:职场应论“能力”而非“年龄”8月12日,一求职者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深圳一喜茶门店招聘店员设定年龄限制在18岁—25岁之间,其本人因年龄为28岁被拒。除了喜茶,蜜雪冰城和瑞幸此前也曾陷入招聘年龄歧视风波。
近日,新一轮“校招季”开启,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布招聘信息。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各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显示,今年,扩招成了互联网大厂招聘的主流趋势。多家互联网头部公司,都对外传递了岗位扩招的积极信号。高校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人所共知。
求职更看重前景 招人关注“软技能”从一场招聘会感受福州就业市场动向7日是正月初十,淅淅沥沥的春雨让福州的气温有点低,却抵挡不住一张张年轻面孔求职的热情。“好年华 聚福州”202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对接活动在旗山湖公园举行,400多家优质企业提供了近万个工作岗位。
近日,省委书记尹弘在全省就业工作专题会上强调,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全面落实支持政策,充分用好政策性岗位资源,引导毕业生到企业一线、到基层就业,精心组织校园招聘,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学科设置和学生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月11日,扬州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类新业态快速发展,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队伍日益壮大,但同时新就业形态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青年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与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休戚相关。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依托分享经济平台的数字职业智能化特征日益凸显,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应用。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有研究生毕业的求职者参加“秋招”,因“第一学历”(本科)非名校毕业受挫,引发关注,“求职者称第一学历似乎成了污点”话题登上热搜。略带调侃式的吐槽背后,是广大毕业生不得其解却又无可奈何的一种求职现实。“第一学历”不应该成为求职者的“身份标签”。
作者:马青出走半生,归来仍被学历歧视。据媒体报道,张宇本科毕业于一所“双非”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在工作多年之后遭遇裁员,重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居然在最后一关因第一学历被刷掉了。10年前的第一学历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张宇的人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