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汁源果粒橙柔取饱满果粒”,但程先生不仅喝到了果粒,还喝到了一大块黏糊糊、散发着异味的不明物体。近日,北京的程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反映,他于10月31日通过手机下单购买了4瓶1.8L的果粒橙饮料,11月25日,他打开其中一瓶,但因一次性喝不完便放入了冰箱,11月30日中午,正当他打算直接对着瓶将最后一口果粒橙一饮而尽时,“瞬间感觉有一块黏糊糊、散发着异味的东西滑进了嘴里,以为是死老鼠、烂肉之类的,我瞬间一阵反胃,赶紧将东西吐了出来,跑到卫生间漱口,半天没有缓过来。”
产品内部长满绒毛。(来源:受访者)信网9月29日讯(记者 赵宝辉 柴军宸)“还在保质期的贝果,咋出现发霉的情况了?”近日,市民李女士在网易严选平台购买了一盒原味贝果,意外的是,收到商品后发现其中一个贝果出现了发霉。李女士第一时间联系了网易严选客服,并提出了1000元的赔偿方案。
消费者发现其食用的椰青底部发霉发黑,向超市索赔千元。但超市认为椰青属于初级农产品,不符合赔偿标准,只能退款9.9元。近日,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食用农产品也是食品,椰青发霉是超市管理不善所致,超市不能免责,应按《食品安全法》予以赔偿。
11月20日,贵阳市民唐先生在乌当区“肉联厂”公交车站附近的首杨水果花40.96元买了一盒草莓,拿回去发现有一颗发霉,还有两三颗表面损坏。于是找到店里索赔500元,但首杨水果店的柳店长表示不能满足,只能把这一盒退了,并且再赔一盒给他。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赵晓雯近日,不少市民留言向本报记者倾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消费维权问题。比如,购买的食品变质了,该咋办?售卖临期商品有何规定……3月8日,针对大家提出的热点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解答。
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实习生 王易昌1月15日,北京的余小姐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1月10日网购的车厘子中有很多坏果,在多次跟客服反映且两次在12315平台进行投诉后,才成功退货退款。随着春节临近和车厘子价格“跳水”,越来越多的民众会选择购买车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