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基广最近,为了落实课间十分钟,不少学校推出了一些有效举措:有的学校设计系列课间文明游戏,确保学生安全活动;有的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课间运动,让课间动起来活起来;甚至有的学校推行课间十分钟运动打卡……对此,我既感欣喜又心存担忧。
孙小二最近教育部发布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明确十二条“负面清单”,其中规定: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在学生的一天中,课间十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
【专家视点】“课间十分钟”的价值功能:生理解乏、心理成长“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是儿童的天性。
近期,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被约束”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生安全”为何不能作为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的理由?如何高效利用课间十分钟?打造快乐课间十分钟广州不少学校正在课间十分钟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上,努力“玩出花样”,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休息时间。
很多人都记得,小时候下了课打球、单杠双杠、跳绳、踢毽子,玩什么的都有。而据新闻报道,有调查发现,在一些学校,课间10分钟正在“消失”,“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课间10分钟本该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展现活力无限。为什么会变得静悄悄?
近期,关于如何用好“课间十分钟”的讨论火了,专家和媒体纷纷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用好“课间十分钟”,不仅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而且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控近视。11月4日,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多位专家强调了户外活动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作用。
课间十分钟是很多中小学生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也是很多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有些学校却给课间十分钟戴上了“紧箍咒”。不许出教室、活动受限……本该“动”起来的孩子被“圈”在了教室。课间十分钟难以保障,背后的矛盾点在哪里?课间十分钟受限制的原因是什么?
2023-12-04 08:31来源:新华社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新华社深圳12月3日电(记者赵紫羽、王浩明)“让我试试!”“该我了,该我了!”——下课铃声仿佛触发了开关,孩子们冲出教室,嬉戏声在校园里回荡,尽情享受着“课间10分钟”的运动快乐。
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到,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来源:【宁夏日报】本报讯 (见习记者 张敏)“课间十分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小学‘课间十分钟’越来越安静,学生中出现的‘小眼镜’‘小胖墩’以及脊柱侧弯等现象隐忧受到家庭、社会广泛关注。”自治区政协委员宋琰说。
来源:【宁夏日报】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最自由、最快乐的校园时光。针对一些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一事,日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我区各地中小学“课间10分钟”情况如何?
日前,“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今日(11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 发布评论《不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将此话题推上热搜第一。文章提到:“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3日讯课间10分钟,孩子们都在玩什么?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多所学校看到,孩子们课间走出教室,在走廊、操场玩游戏、做运动,放松身心,保护视力。部分学校为学生专门设置了不同的课间活动区域,要求学生们课间走出教室,课间还有老师教学生玩经典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