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瑶(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下简称“铸牢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特别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水平,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云南昆明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出席会议并致辞。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讲清楚这些,不是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少利 尹长俊 通讯员 曹洋)6月19日,吉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延边州召开。推进会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召开。据悉,吉林省作为多民族边疆省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16.5万余人。
9月1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云南昆明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怀进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推进、团结协作、优化生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工作基础扎实有力,难点堵点稳步破除,育人载体丰富多样,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中,高校招生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人才培养责任重,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考量师生易于接受的逻辑、模式及宣传教育机制,凸显高校师生的主体性与实践能力,实现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来源:【宁夏日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要之举。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青少年的活动场域主要在学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做到教育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效果,是对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
文山实验小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总目标,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实践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