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倩 通讯员 王雪燕5月6日,是14岁的超超(化名)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后的第13天。就在半个多月前,河南省儿童医院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沈中阳教授团队,联合郑州人民医院,历时13个小时,成功将超超母亲的415克肝脏移植到孩子体内。
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林茹珠 唐柳青12月22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肝胆外科),10岁的女孩小瑜(化名)和妈妈一起出院了。上月底,小瑜在市人民医院完成了肝移植手术,肝脏的供体,正是她的妈妈。据介绍,这是国内地级市医院首例活体亲属供肝移植的成功病例。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术后顺利康复的母子俩相继出院。7月4日上午,已先期出院的供体妈妈,回到儿科医院病房,迎接受体2岁多的儿子佳佳(化名)出院,并向医护团队送上牌匾和锦旗,感谢儿科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照护,使得母子俩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见习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田娟“歆歆每天都很听话,身体恢复得不错,这两天可以回家了!”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小儿外科王文静医师查房时笑着说。23天前,妈妈的360克爱心“肝脏”让5岁的歆歆(化名)再次迎来了新生。
湖南日报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姚家琦 赵红福)女子本弱,为母则刚。5月9日,来自湖南湘阴县、29岁的匡女士将自己227克肝脏捐献给3岁7个月患有严重肝硬化的女儿欣欣,用捐肝救女诠释血浓于水的母爱。
图说:患者毛先生前来华山医院送锦旗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12月9日上午,活体肝移植术后的毛先生和家人手持锦旗,早早来到华山医院8号楼14楼肝脏移植中心病房外,他们特地来向3个多月前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移植团队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
3个月前,毛先生重症肝衰竭,生命垂危,年仅26岁的女儿毛思思(化名)义无反顾地走上手术台,勇敢地捐出自己的右半肝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肝移植团队历经惊心动魄24小时,圆了感人的“捐肝救父”愿望。9日,毛先生与家人手持锦旗特意来致谢,“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术后父女重逢。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关注”架起与历史沟通的桥梁,让文字活跃现实。2021年,一位来自云南大理的60岁老父亲患上绝症,老伴和儿子都选择放弃治疗,而32岁女儿带老父亲跨越三千公里,只为搏取一次生的希望。这三千公里是云南大理到北京的距离,这三千公里也是他们与死神赛跑的距离。
“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辗转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普外科后,检查发现,李大哥血总胆红素为435毫摩尔/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凝血酶原时间为24.60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51.50秒,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会因肝衰竭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