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有一群人他们的工作是扮演病人,需要按照医院的剧本,与医学生搭戏,来练习问诊。有一个专有名词来解释他们的职业,即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症状(含部分体征)的健康人。
正北方网讯10月25日,记者从内蒙古医科大学了解到,日前“标准化病人”走进医学生课堂。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秋季学期的课堂上,出现一些扮演病人的“演员”。这些“演员”有统一的名称叫“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是通过招募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进行系统化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的“病人”,能较为真实的展现某疾病的临床症状,模拟体征表现以及心理状态等,并且可以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角色。
2024年10月18-20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师资培训班”在浙江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全国医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标志着我国标准化病人(SP)医学教育的体系化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3年2月27日—3月13日,长治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在临床思维训练课程中,将标准化病人引入课堂教学。第二临床学院2020级6个班共211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成为了首批受益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护理系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吴梦贤,曾到上海虹口区某老年福利院实习。一进大门,吴梦贤就看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场景。老人家属正用灌注器给吞咽困难且嗜睡的老人注射牛奶。家属没有意识到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到老人,甚至可能给他带来生命危险。
2019年初冬的一天,谭医生早上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给他讲了一个病人,也就是常先生妻子的故事。2019年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门诊,协和医院的谭先杰医生接诊了一名白姓女性患者,异常消瘦,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清晰可见。
5月18日至20日,2024年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技能考试在全国统一举行。按照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工作安排,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考组设置2组共12考站。在2天半40轮的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考试秩序井然,顺利完成了22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考试。
在西方哲学影响下的医学似乎格外强调标准化和确切性。药剂必须明确每一种成分的作用机制,手术步骤必须明确规定。相比之下,中医因被认为“不太明朗”而被挤出正统医学之外。然而事实上很多医学奇迹都起源于非标准化和不太明确的操作。那么医学非得要往标准化方向发展不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