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
我们看桂枝的外皮颜色是红棕色的,里面是黄白色,红色属心,黄色属脾,白色属肺,心主汗,脾主四肢,肺主宣发,所以桂枝能宣发肌肉处的水湿,水湿停聚肌肉,导致不通则痛,其质地紧密如同身体紧凑结实的肌肉一样,比如心肌、骨骼肌、胸肌等,与麻黄疏松不一样,麻黄散发的是皮肤疏松组织处的水湿,比如筋膜脂肪层、脏器内外的粘膜等,所以对于水湿积聚在肌肉的疾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痹证、汗出当风头痛等用桂枝发汗解肌,当然水湿具有流动性,肌肉和筋膜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麻黄和桂枝经常配合使用,增强发汗散寒之力。
桂枝,中医界鼎鼎有名,百变多能,张仲景很多方子都有它,今天来说说桂枝的补阳、通阳作用。桂枝性温,味辛甘,能发散,辛甘可温阳,而甘温能通阳,还能发汗解肌。外感风寒的时候,不管有汗还是无汗,或者阳虚引起的,都可用桂枝。
阳气是中医在调理过程中最好的药物,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张仲景最爱的一味药——桂枝。桂枝,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与智慧,更是中医温阳散寒、调和气血的经典代表。桂枝:冬日暖阳,寒邪克星。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以其温热,成为寒邪最大的克星。
在中医这么多的药方中,有一个方子可以说是最出名、应用最广的,这个方子就是出自张仲景之手的桂枝汤,它有“天下第一方”的美名,后代很多方子都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演化而成的,而桂枝作为桂枝汤的主药,也就是君药,作用也是十分强大的,平常用桂枝泡水喝,还能改善这四种问题。第一个怕冷。
冬季怕冷,手脚冰凉是很多人常见的一种问题,女性朋友更甚,更有严重的人,感觉自己住在冰窖里面一样,手脚一年四季都是凉的,从来没暖过,之前给大家讲过肉桂是补肾阳,温补命门之火的一味药,今天再给大家讲一味驱寒通阳气的药物,如果把肉桂比作室内的壁炉,桂枝就是输送热气的暖气管道,不仅能把体内火烧起来,还能让热气通达全身。
用于风寒表证:桂枝的发汗力度相较与麻黄来说较弱,相对来说比较缓和,所以不管是风寒表实证还是风寒表虚症都可以应用,用于风寒表虚证时,常与白勺配伍,桂枝与白勺的用量通常为1:1,比如常用的桂枝汤,用于风寒表实证时,多数与麻黄相须为用,比如常用的麻黄汤,这时,桂枝与麻黄的用量通常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