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是时代的号角,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征程中,有许多经典歌曲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在抗战烽火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等,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火炬。这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抗战歌曲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义勇军进行曲》。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昨天,虹口区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里,旅居日本的田汉侄女田伟为上海读者带来了一场“《义勇军进行曲》在海外的传播及田汉先生二三事”讲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无数国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国歌展示馆联合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特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漫画家程国英先生执笔,共同策划推出《国歌从这里唱响》连环画。
从接受选定国歌的工作开始,徐悲鸿就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应该作为新中国的国歌。1949 年6月,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届的代表共商国是,包括确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备选方案,由即将召开的政协会议讨论决定。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来源:【云南日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是“誓与国家共存亡”的冲锋号;和平年代,它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行曲;在奥运会夺冠等国际场合,国歌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全称是《义勇军进行曲》,它是在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而成的。此时东北军主力已经撤入关内,留在东北的零星军队联合东北各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影响下,违抗国民党南京政府“不抵抗”命令,组成东北工农义勇军、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等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只有84个字却是唤起民族觉醒的号角今年3月12日,是田汉先生诞辰123周年,这位“为伟大时代而战斗,为人间正义而讴歌”的人民艺术家,正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