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西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4月1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举行。
5月18日,全国血管健康日,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血管连接着人体的各个器官,24小时不停地输送营养、排出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被称为人体“生命线”。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的病变密切相关。
近日,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重磅发布: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对照组下降22%,为改善慢性心衰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什么是络?通俗说就是人体的微循环系统。络病理论认为,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2000年,依据吴以岭院士络病理论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通心络胶囊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络病学》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类著作一等奖。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3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泰国曼谷召开。该学术研讨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泰国中医师总会承办,中国针灸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协办。围绕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等,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
中医与西医既有很大区别,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常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很多疾病。现从中医学的角度研究分析血管系统疾病,并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中医中常说的“络病”到底是什么病?根据络病学对血管系统病进行分析。提到络病,让人联想到经络,那么络病又是什么病?又和心血管有什么关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要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学领域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有哪些?络病理论当仁不让。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心络胶囊也因其疗效显著且证据确凿首次登上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22年影响因子120.7分),让全世界为之轰动。当下,络病相关研究进行地如火如荼。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吴以岭院士所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应用现代科技揭示络病发病机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了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胶囊等通络药物,同时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在临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