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神光Ⅱ”装置,首次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物理过程,并通过标度变换用于解释太阳耀斑爆发现象,实验证实湍流过程对耀斑快速触发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加速的重要性。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赵琬微)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物理过程,证实了湍流过程在耀斑快速触发中的重要性,为理解太阳耀斑高能粒子起源和加速过程提供重要依据。相关论文17日刊发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上。
在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超光速激光光束,这种激光光束达到了比传统技术快5000倍的速度。超光速激光光束是一种理论上的超光速过程,它可以通过光学方法,将物体信息传输到另一个位置,同时也可以通过传输不同信息的光束来完成信息的分发与控制。
(记者张双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李儒新团队基于上海光机所新一代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太赫兹波产生毫焦耳级太赫兹表面波,并采用表面波进行电子加速,解决了高能量太赫兹波产生以及自由空间太赫兹波至波导能量耦合效率低等难题。
同时,研究团队结合创新设计的紧凑型束流传输与辐射系统,首次实现了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输出,典型激光波长27纳米,最短激光波长可达10纳米级,单脉冲能量可达100纳焦级,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对于发展小型化、低成本自由电子激光器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