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范阳、河东、平卢北境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悍然起兵,率领20万部众长驱南下,兵锋直指长安。一时之间,偌大的唐朝竟然无法组织起半点有效抵抗,导致叛军在极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河北、河南大片州郡,甚至连东都洛阳都沦陷了。
这篇短小而涂抹狼藉的祭文,不仅仅因为书法而为人所称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曲英雄的悲歌。《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758年祭奠亡侄颜季明的文稿,记载了颜氏族人在安史之乱中英勇抗争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事件发生在755年。
来源:【人民日报】《颜氏家庙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在历史洪流里,那些散发着智慧和德行光辉的人物,犹如夜空中的星,照亮人们的心灵和前行之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其一。千百年来,颜真卿的书法为历代书家所推崇,颜体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启蒙字体,“颜体字”在书法国展上的热度也不断攀升。
关于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笔者前期已有两篇文章《唐朝名臣与书法家颜真卿,为何被称为人生如书,及字如人生呢》与《《祭侄文稿》,看似不整齐与美观,怎会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呢》,分别介绍了他可贵的人品及其出色的书法作品。
山西晚报讯(记者 范璐)提起颜真卿的名字,无人不知他是大书法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颠沛于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漩涡中,是真正为国牺牲的忠烈;提起“天下第二行书”,大家都知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却极少有人注意它的诞生地竟是在山西……7月29日,由山西
元代鲜于枢品评其为『天下第二大行书』。苏轼:“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起兵,河北24郡纷纷瓦解,仅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南),颜真卿守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