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初三学生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别人家的孩子”“真优秀”“太厉害啦”……近几日,来自洞山中学九年级的熊俊篪同学成为很多人交口称赞的对象,因为年仅15岁的他被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正式录取。西安交通大学还特意发来喜报,向洞山中学报喜。
我妈有2个“别人家的孩子”,分别是小表舅舅和她最得意的学生小阮,我在30岁之前一直活在这俩人的阴影下。小表舅只是占了辈分上的优势,实际上他也就比我大8岁,在我们家族的男孩里面,他是超级学霸。小表舅从小学开始就进入开挂模式,是学校唯一一个跳级生,小学只读了4年就上了初中。
从小到大跟父母交谈时,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学习成绩又如何的好,又会说话。对于我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希望我能变得优秀,是为我着想,但是呢,每次谈论到这个话题呢,都会以一顿争吵作为结局:“那你去让别人当你孩子,我不当你家孩子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乖巧又听话,一点儿都不让父母操心。”“你看看你同学,跟你同一时间出去闯荡,现在人家买第二套房了,你还什么都没有。”“隔壁邻居的孩子都生二胎了,人家跟你一样大,你现在还单身,你比人家都落后一大截了。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其中,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评价他人孩子,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巨大的育儿智慧,处理得当,甚至会让孩子受益终生。首先,我们要明白正面评价他人孩子的力量。
自序 每个你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你不知道的忧伤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曾经被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打击过。那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期末考试一直都是年级第一,平时参加各种活动,该玩的都玩,到了高考,依然考得很好。大学毕业之后,又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和国际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