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1937年发表,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哲学著作。抛开共产党和国民党其他因素对比不谈,单单看最高领袖,就可以看出差距。毛泽东同志继承发扬了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战争,可谓理论指导实践的最佳例证。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的思想。
前面通过数篇分享介绍了《矛盾论》与《实践论》的全部内容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其实《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便于大家理解,本次将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整体串起来,梳理其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定位。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规律思想,而且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楷模。学习对立统一规律,重要的是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立统一这一哲学概念,源自古希腊哲学,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中得到深化,并被毛泽东同志概括为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传统文化,你会发现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五行学说,其实就是一种朴素的对立统一。
就拿职场来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题,如同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无数人焦虑不已。为了项目能顺利交付,连续熬夜加班,身体累到极限,家庭聚会也屡屡缺席,家人的抱怨声随之而来,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就此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