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玉田县推行“水上光伏发电、水下养鱼”的鱼塘经营模式,发展渔光互补绿色能源项目,助农增收。2月19日,工人在河北省玉田县石臼窝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2月19日,工人在河北省玉田县石臼窝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
来源:安徽日报4月7日,航拍的芜湖市繁昌区岱湖滩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近年来,繁昌区探索“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目前,该电站每年可发电6000多万度,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12月15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岱湖滩“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繁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打造“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渔光互补”模式,在助力节能减排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生态“双丰收”。
2023年10月15日,广东省肇庆四会市下茆镇"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人正加紧安装光伏板。近年,当地通过集约化流转8000多亩鱼塘,引进"渔光互补"项目,实行"塘上发电,塘下养殖"模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月19日,工人在玉田县石臼窝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近年来玉田县结合实际积极推行“水上光伏发电、水下养鱼”的鱼塘经营模式发展渔光互补绿色能源项目助农增收2月19日,工人在玉田县石臼窝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打造水上发电、水下特色养殖的立体化“渔光互补”模式,使水域空间得到全方位利用,实现渔业养殖与绿色发电的生态产业融合、集约发展。目前,该县已发展“渔光互补”模式养殖面积1300多亩,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图为12月15日拍摄的位于繁昌区平铺镇新塘村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肖本祥摄/光明图片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打造“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渔光互补”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生态双丰收。
按100MW的装机需要2000亩水面计算,粗略估算要100000亩水面面积,在实现水面高效利用增加清洁能源产能的同时,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是未来渔光一体发展的核心问题。
水面光伏电站因不占用耕地资源,且发电量较屋顶、地面光伏系统更高,同时兼具减少水量蒸发、促进渔业养殖、有利于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环境等多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推崇,是真正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复合利用,大幅提升单位面积国土价值输出的光伏发展模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我国最大“渔光互补”项目——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渤海沿岸,建设363个方阵共231万块光伏组件,占地面积约2.6万亩。
《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推进新能源发输储用协调发展河北新闻网9月2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今天上午,《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经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3月18日,河北省玉田县一家光伏设备生产企业的工人在清洁光伏板产品。 近年来,河北省玉田县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围绕光伏产业积极布局,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广智能化生产技术,推动光伏产业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