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上海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即将启幕!以高瞻远瞩之姿,开阔无垠之界,独树一帜地启迪青少年对AI的认知。
对此,TCCI创始人陈天桥表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早在两年前,TCCI就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试图用AI和大数据找到精确诊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研发了虚拟心理治疗师等项目。
【科技创新世界潮】记者 刘 霞科研过程可以完全自动化吗?一个研究机器学习的国际团队正在勇闯“无人区”。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日本Sakana AI公司和加拿大、英国科学家携手,创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AI)科学家”。
10月9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戴维·贝克、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共享这一奖项。前者在“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贡献突出,后两位则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成就斐然。这也是继物理学奖之后,今年诺贝尔奖再次被授予人工智能(AI)的相关成果及科学家。
这里汇聚了极具创新活力的AI科学家、工程师,他们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通信、经济金融、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顶尖学者合作,通过AI手段共同为复杂科学场景提供研究新线索、探索科学新假设,从而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构建新机理、落地新场景。
《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24人工智能”本周在线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有10家机构在自然指数中的人工智能(AI)研究产出增幅最大,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普学会、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
作 者丨石恩泽编 辑丨孙超逸“关于让GPT写一篇万字论文,我们内部有一个调查。结果是,AI写的论文,优于80%本科生、50%硕士生和15%博士生。”海国图智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7月22日,在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
贝壳财经联合北京智源研究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共同发布了行业首份《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这个夏季,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如约而至。7月3日,第五届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通’往未来 向新有AI”主题论坛在北京正大中心举行。
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更加高效精准人工智能,这样影响科学研究电解液,被称为电池的“血液”,其设计是寻找到下一代电池的关键之一。然而,电解液材料分子组合浩如烟海,逐一筛选效率非常低。借助人工智能手段,科研人员有了快速开发电解液材料的新方法。
说到黑匣子,许多人会联想到飞机上用于记录飞行数据的设备或充满怀旧气息的小剧场。然而,在人工智能(AI)领域,黑匣子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术语。西班牙《国家报》指出,当AI神经网络运行时,即便是最资深的研究人员也对其内部运作一无所知。
10月10日,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宣告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1977级数学系校友陈纯受聘出任名誉院长。研究院明确交叉发展路线,计划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与经济、化学、海洋、医学等厦大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
来源:海外网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举行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成立典礼,并与多名学术和业界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人工智能(AI)领域的前沿科研。此举标志着港城大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科技战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日本、韩国、英国等五个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发起“全球中心 2024 竞赛据美国科学基金会(NSF)3月13日消息,NSF宣布与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芬兰等五个国家科研机构联合发起“全球中心2024竞赛”。
来源:大众网 9月20日,“垂直大模型,全面释放数字生产力——浩鲸科技·鲸智大模型发布会”在云栖大会期间举行。作为垂直大模型的场景落地践行者和价值发挥者,浩鲸科技重磅推出“1+1+4+5+X”鲸智大模型技术体系,加速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纯粹的AI科学家,从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它可以实现科研全流程自动化。但对于AI在科研过程中的使用,科学家仍有不同观点。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在科研过程的每一步尝试引入AI,而对于能否使用AI取代科学家展开研究,学界存在激烈的争论。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静】“未来是AI(人工智能)、美国和印度。”6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向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赠送了一件特别的T恤,上面就写着这句话。AI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特别是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