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4月20日,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介绍,截至去年底,北京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达到5家,居全国首位。据介绍,北京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近五成案件为商标等遭攀附摹仿使用或恶意抢注。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介绍说,老字号面临的最主要法律风险为商品标识、企业标识、商业活动标识等屡遭他人攀附摹仿使用或恶意抢注,此类情形占比达涉老字号案件的近五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创近5年新高。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呈持续上升态势,更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获得了实际价值。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健全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探测等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
人工智能内容创作方兴未艾,侵权案例也逐渐增多——AI发展好,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少(“融”观中国)——“人工智能与信息保护”系列报道之三人工智能(AI)创作,与传统创作模式有很大不同。训练AI,需要海量数据“喂料”;创作过程,会参照已有作品。这些“喂料”和“参照”是否涉及侵权?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11日消息,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30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业态丰富、布局合理、行为规范、服务优质、全链条贯通的知识产权
南都讯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4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法院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介绍,2023年,北京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万余件,审结6.8万件,涉及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
北京高院供图法官应提高证据审核能力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发布会介绍,2019年,北京三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80165件,同比增长35.7%,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共57124件,占比71.3%;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共23041件,占比28.7%;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2023年前三季度,门头沟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80800万元”。据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报,门头沟区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前三季度质押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5.73倍,融资额全市排名第三,比2022年全市排名提升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