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特别容易将“衰”念成“shuāi”,而老师还会帮我们纠正,要求念“cuī”,可是现在又让学生念“shuāi”,这就把学生搞糊涂了。其实不仅学生存在疑义,很多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读音,说变就变了。
写古诗词解读的文章写得久了,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还有一些自以为自己读对的字。比如有“五言长城”之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长念zhǎng ,而不是cháng 。还有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未改鬓毛衰,今天孩子们学习的是而不是,想当初为了记住这些读音自己做了多大的努力。文化确实是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可是老祖宗的发音明显是有些特殊的含义,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和一骑的意思和意境完全的不一样,可是为了所谓随大流改了发音。
最近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念到了一篇《风》,诗中里面有一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里面的这个“斜”,我教孩子,说是念“xia”,结果孩子跟我说,老师说念“xie”,我感觉我的头嗡嗡的,特意去问了老师,老师说,她们的教材上都是“xie”,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有说xia的,有说xie的,看了一下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按这么说的话,这个字念xie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读起来就是不如xia来的押韵,古人写诗,不就是讲究一个押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