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游沿着曲折山道驱车开向长株潭绿心的中央,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视野豁然开朗:青山绿水间,天幕、帐篷、草屋、玻璃房依次散落;草地上,鸭子、火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悠闲漫步;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围炉煮茶,谈天说地,或游戏烧烤,自在休息。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26篇,关键词是莫尔和《乌托邦》。
今天我们来谈谈乌托邦。这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乌托邦,二是乌托邦有什么用处。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呢?首先,这个名称来自于一本书的名字。1516年,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写成了一本名叫《乌托邦(Utopia)》的书,该书还是用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写成的。
1516年,英国的莫尔 出版了简称为《乌托邦》的著作,书中描写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一切生产资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
纯净的空间,工具备齐,有专门的展厅留给欣赏作品的观众;室外,是清幽的茶山,每到夕阳西下,余晖映射着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傍晚,有好友相聚,拿起钥匙走向停车场,一个转弯便汇入城市人群的大流……进一步城市,退一步田园,这样的空间对于很多艺术工作者来说梦寐以求。
导语:在现代用词中,很多人喜欢把妄想的狂徒和他们设想的梦想和"乌托邦"这个词语搭上联系。乌托邦似乎已经变成了妄想和空想的代言词,但是事实上乌托邦的存在是否真的足够让人嘲讽呢?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而我们也知道的是,乌托邦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空想主义者构建出来的一个完美的人类王国和城邦。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于1516年,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通过虚构的对话体形式,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乌托邦岛。
第一章 布洛赫与神学乌托邦 人们对“乌托邦”这一概念及其属性的争论似乎从未终止过,而本书所言的“神学乌托邦”似乎又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范畴。那么,本书所论及的乌托邦和神学乌托邦究竟是什么?神学乌托邦何以能够作为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的主线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