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在湘雅医院仙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的民众都自发地哀悼这位无双国士的陨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袁隆平只问了护士两件事情,那就是“稻田里的水稻怎么样了”,“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11月15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县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是最后的泪别。袁老,您曾多少次把种子安放进大地,今天,您是一粒种子回归土地,一座丰碑亿万深情。
2021年5月22日,长沙街头万人空巷送别一位老人。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超市的米柜前,才真正读懂这位"当代神农"的传奇人生。"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句誓言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历史真相:1942年河南大饥荒饿死300万人,1959-1961年粮食危机导致全国性饥荒。
来源:【海报新闻】“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太阳晒起来,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
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视频剪辑 王鹏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下葬,其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前来送别。当天下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第三代水稻研究项目主持人、袁隆平弟子李新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安葬地曾考虑过安江农校,但最终选择安葬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