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有很多深刻的洞见,有本体论的,也有方法论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话:“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形而上学的研究都执着于研究所谓抽象的独立本质,希望以此建立一个理性的大厦来。
《提纲》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在《提纲》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不仅批判了唯心主义,而且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彻底性,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的要点,揭示了无产阶级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感谢郝贵生老师用了两个月宝贵的时间,为我们系统地讲完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7讲,使我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批判中加深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我们今后能更有战斗力地投入保卫社会主义的斗争。
对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变革在1845年春发生的“认识论断裂”,列宁关于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两个转变”的论断,关于费尔巴哈不懂什么样的能动性以及马克思为什么针对他来阐发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关于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正确定位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辨析,是正确解读这一“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键,更是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的关键。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844年,马克思结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哲学视角分析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纷繁芜杂的社会表象背后,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剥削本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