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璀璨的开国将帅中,聂荣臻、罗荣桓、黄克诚、徐海东、萧华、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支部队,抗日时期,这支部队是我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它就是——八路军第115师。
,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强烈攻势,我军由 115 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联合进行指挥,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完美胜利--首战大捷。
杨爱源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后在阎锡山部任团长、旅长、师长,晋绥陆军训练总监、军长兼第三集团军右路军副总指挥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后任第三集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第三十四军军长兼山西清乡督办,1935年12月授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9月率部参加平型关会战,任总指挥,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共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又率第六集团军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4月去台湾。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歼灭日军辎重运输队和护卫队1000余人,这一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夜袭阳明堡:129师刘伯承元帅指挥下,陈锡联带领769团袭击日军机场,经过一个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敌机24架。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我军特长对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抗日战争之初,刚刚由红军第一方面军部队整编的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一带的深壑沟谷中进行伏击战,痛歼侵华日军,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枪,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新中国十大元帅中,能力各有不同,有擅长做政治工作的罗荣桓、聂荣臻,有擅长指挥大军作战的林总、彭德怀、徐向前,擅长的领域不同,分工不同。要说十大元帅中,有哪些人以军事主官的身份指挥过百万大军,有且只有2人了,分别是彭德怀和林总。
平型关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叠嶂,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而乔沟是平型关东北的一条狭窄古道,也是灵丘通往平型关公路上最险要的一段,更是太原北面的重要屏障,成为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作者:相忘于江湖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无疑都是非常出彩的。四大野战军,就是彭德怀一野、刘伯承二野、粟裕三野、林总四野,四大野战军和聂荣臻的华北军区部队,组成了我军五大雄师。四大野战军在前方攻城拔寨,华北军区部队在后方担负“御林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