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两会上,杨晖委员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领域,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法治建设的提案》,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济活动实质问题,出台司法解释,适时发布指导案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经济活动实质判定提供统一标准。
本报讯 (记者卢越)3月1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最高法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中,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最高法坚持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相结合,破解纠正通过“连环外包”等形式规避用人单位责任的“障眼法”。
三年来,成都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论述,创新形成集前端、中端、后端为一体的“全流程、递进式、体系化”家事审判改革新模式。
【来源:宁夏高级人民法院】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消费”要件——《张某诉上海某生鲜食品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入库编号:2024-07-2-084-002)》解读谢勇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胡雪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外高桥人民法庭四级高级法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张庭铭 吴浩“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内设机构还是独立、平行机构?审计委员会如何产生的?”6月29日,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公司法实施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从备案审查新规出台到正当防卫制度的加强适用,从寻衅滋事罪的实践调研到网络暴力的司法规制,从呼吁律师权益保障到民企保护的立法行动,从醉驾入罪标准的提高到轻罪化时代的应对,从营商环境法治建言到司法公开的再出发,这些具体的法治实践不仅关乎公道与人心,还检验着法治底蕴和成色。
据人民日报、中国法院网以及陕西西安中院公众号等多个网络公开报道,近期,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办、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平台经济主体法律责任认定类案裁判规则专题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2024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司法解释于22日正式实施,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规范“知假买假”索赔等作出规定,对代购不合格食品药品、食品标签及说明书瑕疵认定、小作坊责
来源:【《法律适用》杂志】文章原载于《法律适用》2024年第1期,作者简介及文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按刊发时的内容转载。*杨立新,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2月27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工作情况。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在会上表示,自2023年7月底开始部署,到前期建设和内部试运行,历时七个月。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
光明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孙满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对外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解释》规定标签、说明书瑕疵认定规则。食品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是否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现行法律规定下,一人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时,申请执行人通常申请追加一人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以求债权实现。若一人公司股东出资未届约定的期限,或股东将股权转让,是否仍能追加为被执行人?一人公司的股东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承担责任?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高法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解释》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代购人责任、标签瑕疵认定、“知假买假”索赔等作出规定,统一裁判规则,回应社会关切。
一直以来,知假买假的行为饱受争议,他们既被视为市场监督的民间力量,又被批评为市场秩序干扰者。各地法院在面对这类案件时,也存在同案不同判,裁判不统一的情况。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三个案例,分别是买到了问题咸鸭蛋、问题饼干和问题白酒。
2024-03-10 16:18来源:中国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张伟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对62个典型案例进行“点名”,并就创建“人民法院案例库”相关工作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