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人喜欢使用蒸汽眼罩,来缓解眼部疲劳。但蒸汽眼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烫伤!一次性蒸汽眼罩的原理,就是利用发热体中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从而达到热敷眼部的作用。但是,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眼周红肿、充血甚至低温烫伤。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5日讯(通讯员裴霓裳)女子起夜撞伤眼睛后,做了擤鼻子、热敷这些眼外伤禁忌动作后,眼睛肿成金鱼眼。1月4日,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眼眶内壁骨折,眶内积气。是否需要手术,还得等眼睛消肿后再进行判断。
热敷与冷敷都属于物理治疗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缓解自身的疼痛等症状的辅助治疗手段,但由于两者的作用和原理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在应对眼科疾病的不同症状时,能够根据病情正确选择热敷或者冷敷就十分重要,否则不仅不能够帮助缓解眼部的不适症状,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赵妍玉珠)为了保护眼睛,经常加班的左女士在睡前戴上了“蒸汽眼罩”。然而,一觉醒来,其眼睛宛如刀割。4月8日,笔者从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悉,经对症治疗后,其眼部症状已有明显缓解。
累了困了,戴上一片会发热的蒸汽眼罩入睡是不少年轻人钟爱的解乏方式。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一次性蒸汽眼罩组织的风险监测结果显示,56.7%的样品温度特性指标不符合,存在灼伤使用者眼部皮肤的风险,部分蒸汽眼罩发热时间超过了标准限值的10倍。
近期,外出踏青、露营的人络绎不绝。王女士(化名)与家人一起郊游,面对这大好春色,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近两周加班加点、用眼过度,干眼症愈发严重了。败兴而归的王女士没有第一时间就诊,而在网上搜索了快速缓解干眼症的办法,很快便发现了一种“护眼神器”——蒸汽眼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们对眼健康、眼护理的需求也日益明显。近年来,一次性蒸汽眼罩作为“护眼神器”广受消费者追捧。而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市面上售卖的蒸汽眼罩五花八门,质量参差的同时,还有存在烫伤风险、夸张使用效果的情况。
热敷和冷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理疗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帮助我们缓解眼部不适症状。但如果用错了方法,就会适得其反,让其本就不舒服的眼睛雪上加霜。那么问题来了:眼睛不适到底应该冷敷还是热敷呢?什么情况下适合冷敷?什么情况下适合热敷?
蒸汽眼罩有助于眼周围的血液循环,有缓解眼疲劳作用,成为不少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人群的必备神器。但蒸汽眼罩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近日,一女子就因使用时间过长,不仅干眼症没缓解,还患上了角膜炎。王女士(化姓)因长期使用电脑、手机而患上了干眼。
40多岁的张先生这几天上班老感觉眼睛发胀、干涩,前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过度用眼引起的视疲劳。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眼科徐晓红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春节后接诊的视疲劳患者明显变多,不少人都是因为假期里长时间看手机、熬夜等,导致眼睛胀痛、干涩。
据央视财经消息,市场监管总局针对“一次性蒸汽眼罩”开展风险监测,结果显示,56.9%的样品温度特性指标不符合,存在灼伤使用者眼部皮肤的风险。上海市质检院纤维检验所检测室副主任赵海浪表示,以48℃及以上为例,热敷眼罩持续发热时间小于等于10分钟比较适宜。
在当下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眼睛似乎成了我们与世界连接最繁忙的“窗口”。然而,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不良用眼习惯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正悄然让“窗口”蒙尘。干涩、疲劳、红肿甚至视力下降等眼部问题接踵而至。眼部敷贴作为人们常用的缓解眼部不适的方式,用错冷敷热敷效果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