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必须把一篇好文章,一篇相当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这文章不看太可惜,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写的,标题是《从耶伦访华看美国在新质生产力竞争中的“中国焦虑症”》,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有一个一句话的评语是:还是英国人最了解美国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
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毕业于西北大学,后进入牛津大学进修,回国后他致力于国内经济改革,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是西方公认的经济学大师,也是国内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企业里包括博弈论、契约理论引入中国的人。
浙江大学历史系 张正萍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于柯卡尔迪。这座港口小城与爱丁堡、格拉斯哥两座城市形成了一个三角地。斯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在这三座城市度过。十四岁时,斯密离开柯卡尔迪到格拉斯哥求学,遇见了他“终生难忘的恩师”弗朗西斯·哈奇森,后回到这里担任教授。
或许你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新右派”这个词条,它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经济、文化、社会议题上持有不同寻常观点的人群,他们可能是主张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学家,也可能是对传统文化抱持批判态度的学者,亦或是对西方模式抱有推崇之心的年轻人,“新右派”标签的边界似乎模糊不清,却又充满张力,它如同一个漩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让我用电梯推销术的语言来说服你:若想更好地发展经济学,我们需要构建人文经济学。在1995年,麦克洛斯基53岁,和妻子结婚30年,养育了两个孩子,却在事业功成名就之时,决定进行跨性别手术,成为女性,还在1999年写了一本书,《穿越:跨性别者回忆录》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成了《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之书。
“黄炎培”这四个字,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象征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象征着民主人士的风骨,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在这座山峰的阴影下,却隐藏着一个家族百年来的命运沉浮,三代人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波澜壮阔,更引人深思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抉择。
贾敏,季寺阳刚与男性气质之辨1月28日,教育部在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答复中提到,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引发热议。事实上,从男孩危机到“娘炮”文化,近年来有关男性气质的讨论在中外舆论场上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