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可心临近春节,京郊不少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销售小高峰。3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顺义李桥镇后桥村的特菜种植基地,目前特菜礼盒正在热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京郊引进种植的50余种特菜可供应春节市场,丰富老百姓的节日餐桌。
冬日的北京寒风凛冽、草木枯黄。而在昌平区的草莓大棚内,阳光洒向一排排草莓架,绿叶衬托着红彤彤的草莓,一派盎然景象。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天润园”),红颜、红玉、粉玉、越心等30余种草莓陆续成熟待采。
新京报讯“一天差不多走了5000多斤菜,平时也就1000斤左右,现在主要是茄果类蔬菜为主。据了解,园区的销售模式主要有四种,包括采摘、订单、团购和第三方采购,“这两天,个人订单和社区的那种团购突然多了好多,有房山、西城、东城、朝阳等区的,工人也加班加点采摘和包装。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6月1日,在昌平区兴寿镇御享生态农场的蔬菜大棚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大模型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一场“无人种植”,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即可控制整个大棚里的黄瓜生产,无人机、喷淋作业和巡检机器人等设备正在进行无人化作业。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日前,北京市公布了2023年休闲农业星级园区(企业)评定结果,昌平区13家园区(企业)上榜。随着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和休闲农业星级园区的创建,昌平的乡村农园,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城市的体验者。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2023年休闲农业星级园区(企业)评定结果,全市评定通过92家休闲农业星级园区(企业),昌平区13家园区(企业)上榜。据了解,休闲农业园区共分为五个星级,申报三星级以上的园区需具备绿色生产、带动性较强、特色鲜明等条件。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此次公布的100个基地是围绕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等主要种植业产业选出的新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多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领头,每个基地种植规模一般粮棉油不少于10000亩,果菜茶不少于5000亩,药材、蚕桑等特色作物不少于1000亩。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风吹麦浪,夏收正忙。6月5日,正值芒种节气,昌平区兴寿镇一处500亩高标准农田已率先开镰。未来一个月内,昌平小麦将进入“麦收时间”。6月5日,收割机驶过麦田,昌平区兴寿镇一处500亩高标准农田开镰。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老话讲,“芒种芒种,抢收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