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30多岁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这种窘境,医生从她耳朵里挖出一大坨黑色物体,那就是耳屎和霉菌的混合物。她赶紧拿出手机上网查询,网上都说这是“突发性耳聋”,很难治,搞不好听力会永久性丧失,吓得她赶紧来到杭州市中医院就诊。
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粉、小虫等)的作用,日常伴随着张口咀嚼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当耵聍在外耳道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则被称为耵聍栓塞。近日,一位小患者便因耵聍栓塞,来到哈医大六院就诊。小阳(化名)今年6岁,从出生至今从未清理过耳朵。
温柔地掏耳朵,的确是一种享受,但频频挖耳朵竟然可能挖出恶性肿瘤!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别多,排出的是深黄色或是棕黄色油性黏稠物质,尚未干燥时就已积满外耳道,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
导语最近经常有碰到家长给小朋友掏耳朵,家长看到宝宝耳道里有耳屎,就想去掏,以为“耳道有耳屎就会影响听力,越干净越好...”。不少情况下出现耳道壁损伤,甚至鼓膜穿孔的病例。近期接到咨询的家长传的图片,掏耳朵出现耳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耳镜报告显示右侧鼓膜穿孔。
但要是告诉你:老是掏耳朵。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爱不爱干净,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产生耳屎。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啥必要掏耳朵:通过平常的咀嚼食物、说话、咳嗽等行为,耳屎可以由内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会堵住耳道。
耳屎到底该不该挖,受到多方讨论,有说法认为,耳屎会保护耳道不该乱挖;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定期清理。据报道,网络上流传一段惊人影片,一名女子替男子清耳朵时,用夹子夹出一块“巨无霸耳屎”,让网友惊问,“是从出生后,就没挖过耳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