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其图形更是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建成于1420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安门广场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崛起,让人们对历史的厚重和国家的发展充满敬畏。
每天凌晨三点多,当很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一场“百米冲刺”就已经在天安门上演了。一大群人像拉满弓的箭一样,跨着大步,甩着膀子,往天安门广场上冲。他们的目标,是抢到广场最前排的好位置,用最近的距离亲眼看一次升旗仪式。稍微比别人慢几分钟,可能就得排到几十圈外。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国旗升......”说起北京天安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在1969年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秘密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正是天安门重建后的模样,为什么要拆除重建呢?天安门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