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碳材料家族又添2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异形体),即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并精细表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种国产新型材料问世,它由燕山大学材料研究团队于开发,属于非晶体材料,被命名为AM-III,这种材料硬度比钢铁还要坚硬10倍,对此网友们感到难以置信:那岂不是意味着它甚至能够切割钻石?
2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合作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钨-156。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具有褐钇铌矿结构的稀土铌酸盐高熵热敏陶瓷材料,成功突破了宽温域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为新型极端环境热敏陶瓷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微尺度》上。
记者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通过控制光来实现图案色彩变化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这种如“变色龙”般的活性智能材料比传统变色材料更可靠便利,为彩色电子纸和自供电光学伪装提供了简便方法。
如今,碳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郑健研究员团队十年磨一剑,在常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条件,创制了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它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为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信网12月18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成功合成世界首例新型介孔沸石分子筛材料——ZMQ-1分子筛,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处理“大分子”的难题,为化工生产绿色化、高效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突破。
e公司讯,记者获悉,近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刘冰冰教授、姚明光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朱升财教授等取得了重大突破,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General Approach for Synthesizing He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实验室获悉,新型非晶材料(AM-III)近日在该实验室成功合成。非晶材料也叫玻璃态材料,是一大类刚性固体,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即是一种典型的非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