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想法。这个世界只有你是真实的,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只是陪衬或是假象。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让你体验人生剧本里的跌宕起伏和喜怒哀乐。剧本不一定理想,但却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可能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疯狂也很荒诞,但如何证明它不是真的呢?
先对“我执”做一个通俗的解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思维体系越来越稳定。而后,我们便习惯性地利用已有经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某一习惯下,便不愿再改变,甚至有些人还会封闭思想,拒绝接受不同的思维理念。
12月28日,青年歌手王一博发布了最新单曲《我在》。旋律如何,我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无法言说。我可以从歌词的角度上,谈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认知。首先,是《我在》的歌名。看到这个歌曲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文化,而且是有哲学思考层面上的文化。
贝克莱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我感知不到的观念,对于我的心灵来说就是不存在的,但对于别的感知到它的心灵来说,这个观念就是存在的,因为所谓的“心灵”并不是仅仅指我的心灵,而是指所有的心灵,包括永恒不朽的心灵——上帝,上帝给予所有观念以感知,于是它们即使不为人所感知,也是存在的。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使西方启蒙理性的怀疑精神得到了根本的确立。但也从此埋下了自我矛盾与冲突的伏笔。“我”永远在怀疑,就算怀疑这“怀疑着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怀疑的存在。于是存在本身就等于怀疑,或者说怀疑是存在的唯一形态。但怀疑本身却并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