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一词,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考生们考试的名次,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后来,堂号成了名门望族一家的户号,一般正厅门上都会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某某堂”,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
序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而挂于堂前的对联,即为堂联。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声)、嬴、妘(yun,二声)、妫(gui,一声)、姚、妊(ren,四声)。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姓氏中传承衍生而来。这八大姓氏并没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从此消失,而是一直传承下来,比如姚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从舜帝传承而来。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姓什么,每个姓氏都会有一个堂号,自己家的堂号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同一个姓氏也许不同一个堂号,同一个堂号下的姓氏才是一支,也是我们说的近血缘家族。所以知道自己家的堂号就知道自己老祖宗的由来。 为什么同一个姓氏会有不同的堂号呢?这里就要讲到堂号的由来。
谁都知道姓氏是标示一个人在家族中,血缘关系远近的标志。堂口,很多朋友恐怕是第一次听到,每个人都有姓氏,这就导致同姓的人很多很多,如果他不说,你就很难从这么多同姓的人当众来分清楚他们是否有亲戚关系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常常有宗亲私信阿族,为什么寻根一定要堂号?我的堂号是什么?有堂号就能寻到根吗?对于此,阿族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一直在说堂号,它究竟代表什么呢?堂号,在姓氏文化和寻根活动中,一般指旧时某一姓氏家族的称号。分为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它往往来源于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
依据当今中国100个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列顺序,特编写了下列这一简表,以供读者诸君参考。所列各姓堂号均以郡望堂号为准,一姓一个;若该姓有多个郡望堂者,只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堂联也是如此,一姓只辑一副;只择短联,未选长联。1、李—陇西堂。经传道德,名重谪仙。2、王—太原堂。
任昉(460—508),字彦升,乐安郡博昌(今山东博兴)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任昉博学多才,擅长写诏令、奏启等公文,是竟陵八友之一,与当时著名的永明体诗人沈约齐名,并称“沈诗任笔”,可谓“齐梁一支笔”。任昉晚年喜好作诗,其诗好用典故,影响年轻士子争相模仿,形成博物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