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药》讲述华家和夏家的悲惨命运:华家儿子是个病秧子,夏家儿子是个革命者。为了救治华家的肺痨,愚昧的人们以夏家的生命所染成的人血馒头为药,试图救治华家的病。一命能换一命?不,是一场坟头两具尸!作者用一个现实生活的缩影,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大悲剧。作者将夏瑜牺牲却没能被理解的故事,
最近,有不少人在讨论人性如何如何。其实,对人性的认知,大多数人是带有片面性的。说到底,哪个人不讲人性呢?何为人性?百度百科上这样说,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人性有时反映出来的是国民性。
在《做一个有反省精神的中国人》这一文章中,邓晓芒先生说,他痛心的是刘小枫身上那种中国文人的劣根性。邓晓芒说:“文人气质在我的语汇里不是一个褒义词,中国人的劣根性在文人气质里表现得非常透彻,就是这种自作多情和自以为纯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诗作《自嘲》,作为一位从不怕树敌的文人,他说中国人怯弱、懒惰、巧滑、多疑、委曲求全……百年前中国的种种黑暗,他一一指出,毫不留情,而如今再看,许多弊病却依然存在,让我们再回首看看,鲁迅对于中国人的批判,是否有所改变?
翻开历史的故纸堆,总能找到一些耐人寻味的碎片,它们像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偶尔被翻起,便折射出别样的光彩,英国哲学家罗素,就曾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关于中国人的“贪、怯、冷”的评价,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时间的推移中,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思考和讨论。
鲁迅先生一生立场鲜明,以笔代戈,语言幽默,文笔犀利,善于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国人的劣性和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诠释和批判,被毛主席誉为: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