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已经跟大家介绍脾、胃、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多地迎来闷热潮湿的天气。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旺,万物繁茂,人体阳气也浮盛于外,内脏相对空虚,易受邪气侵袭而生病。不少人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的症状,而且气随津泄,伤津耗气后,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也找上门来。
俗话说,“百病多由痰作祟”。生活中,有不少人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就可能与它有关。痰可出现在全身中医学认为,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可随气而行,影响全身各个部位若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这属于“有形之痰”,能被排出体外。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神是关于人体生命物质与功能活动的理论。“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