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结婚前一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程序——下茶。下茶是名称,是形式,内容则是对双方子女第二天结婚的再一次双方对接,是男方家向女方家就双方子女婚姻最后一次征循意见,听取女方家对婚姻安排的意见,还有什么具体要求,进一步进行沟通协调,以保证第二天的婚庆典礼,喜庆、欢乐、顺利。
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古都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开辟专题栏目《老照片故事》,以珍贵的老照片来讲述大同故事,留住古城记忆,记住大同乡愁。
夏日里的大同古城好生热闹,那日一对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走过街东代王府前,看得出这对新人举行的是一场传统婚礼,新娘凤冠霞帔,坐在一顶东颠西晃的花轿内,一阵风过吹起了轿帘,露出娇媚的笑颜,新郎长袍礼帽骑在高头大马上频频向看客拱手示意。
文章来源ID:jkt7966076娶亲娶亲之日,五更天,男方要在自家的院子里放三个大麻炮。一是为喜庆之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二是敬告四方神灵,今儿个娶亲,请诸神退位。新郎家里换上新的被褥,一般是“四床四被”,讲究的人家会准备“八床八被”,有厚实之意。
在大同的结婚仪式中有一种婚俗叫洗头饭,整个意思大致是在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完成订婚仪式之后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便是接下来叔叔,大爷,姑姑,姨姨组织饭局,约请两位新人开始倡谈他们的未来,谈论的内容也各有特色,一般都以祝福语居多。
文章来源ID:jkt7966076“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习俗,它不仅是已经消逝岁月的文化痕迹,也是当代社会正在进行演变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随着历史的纵向改变,在空间横向联系中,不同地区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
5月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婚俗情景演绎《王府有喜》在古城代王府广场上演媒婆相亲、定亲到迎亲、成亲从每个环节展示大同传统婚俗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新郎身着华丽的礼服迎亲,一路敲锣打鼓,欢声笑语;新娘身着红色嫁衣,头戴凤冠,面遮红纱,宛如一位美丽的仙女。
我国回族婚丧礼节,各地大致相同,因为历代回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婚丧礼节基本上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行事,现在将大同回族的婚丧礼节略作概要,介绍如下。婚姻方面:教义上规定,男女长大后,根据发育情况,可以结婚,不过也有不遵教义早婚的。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亚茹)文瀛之滨,苍山为证。代王府内,情定云中。为树立婚事新办观念,推动移风易俗,推进大同市平城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营造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大同市平城区特此在5月20日举办“云中之恋·爱在平城”的集体婚礼,彰显大同青年新风形象。携手文明大同,情定首善平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幼稚的童年,懵懂的少年,随着自己长大,也逐渐远去,人生也开起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高中就近分到了大同五中,该校始建于1918年,前身为山西第五女子师范,又称女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旧址校门还在,颇具庄严、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