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从西瓜视频看到云南花灯《游春》的视频,忍不住打开听了两遍,时光反复又回到了从前。云南花灯小戏《游春》,是云南经典的花灯小戏之一,当年北京调演曾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希望这一部代表云南特色花灯小戏能长久的传承下去,让更多喜欢云南的人来传唱,来继承发扬云南花灯艺术文化。
岔科镇白云花灯源于清同治年间,盛行于清代末期,是汉彝文化结合的结晶,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白云花灯这一表演形式,原是在民间的社火祭祀及婚丧喜事时举行的活动,以此增添喜庆烘托节日气氛,或告慰祖先亡灵,发挥着引领教育、传承社会文化、社交活动等功能,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李开福。资料图 同不少传统戏曲一样,云南花灯也遭遇过“寒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传承人,李开福选择了坚守。11月15日—17日,在昆明市文化馆开办的花灯唱腔专题培训班上,李开福为来自昆明的花灯骨干及喜爱花灯演唱的灯迷进行培训。
10月11日,两年一届的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将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举办。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带你感受花灯滇剧的魅力。一尺水秀甩出嗔怒哀怨,一把宝剑演绎世间冷暖,古今穿越间,花灯滇剧的美也一一呈现。丰富多彩的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我们演绎精彩生活。
在弥渡,流传着“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弥渡坝,处处锣鼓声”这样的俗语,充分说明了弥渡花灯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花灯文化几乎融入弥渡人一年四季的民间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融入了弥渡人的血液里,可谓是“城乡无处不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