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的蛋白尿常见于运动以后的蛋白尿以及泌尿系感染、发烧、寒冷刺激,年轻人在直立状态下由于脊柱前突也可以出现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把医生情况纠正以后可以消失,主要是病理性蛋白尿,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以及组织性蛋白尿等。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尿蛋白流失量很多的时候,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5g,甚至达到肾病综合征,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尿蛋白持续下降,自己心情也很好,但到了0.5g以下的时候,很多患者就是无法降至0.15g以内。
尿蛋白高是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但是很多人都不重视,导致后面危及肾脏才后悔莫及。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蛋白尿,它是指尿常规结果中显示的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或者24小时尿蛋白量>150mg。1比如我们如果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又或许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等生理状态时,就会引起我们肾脏血管痉挛或者充血,这样就会暂时性造成我们肾脏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那么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尿液中。
陈先生今年48岁,三个月前晨起时发现双腿和眼睑常会发生浮肿,排尿时尿液中亦有大量经久不散的泡沫存在,经人提示,这可能是肾功能损伤的表现,便在当地医院就医,检查提示尿蛋白2+,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并开具了相关的治疗药物。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健康人的尿中也会有蛋白质,只是说它排出的量极少而已,通过常规检查一般发现不了或尿蛋白偶尔出现“+”号。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mg/L和/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时,也算作是不正常的,即尿蛋白超标,也称为蛋白尿。
就在10天前,笔者再次遇到了数年前诊治过的一位肾病患者,今年39岁。大约是在5年前吧,那时他的尿蛋白为3+,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18克,肾功能是正常的,诊断为慢性肾炎,因该患者的血IgA与C3的比值高达4.1,所以其病理诊断高度疑似IgA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