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朋友,对“运费险”这个险种应该不陌生。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运费险”权益被平台取消,一些商家也开始关闭这项服务。与此同时,“运费险”还让“羊毛党”钻了空子,形成了一条“薅运费险”黑产链条。
经常网购的朋友对运费险一定不陌生,如果收到的商品不满意,有运费险的商品,退货的运费由保险公司支付。这一举措初衷是为了减少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但从自由选择到强制推行,几元钱的运费险如今却让商家头疼不已。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双十二大促刚过,就有消费者发现,许多线上商家取消了运费险。对消费者而言,网上购物时摸不着实物、看不到效果,没有运费险意味着试错成本变高了,甚至会降低购物的欲望。但有人利用运费险“薅羊毛”、商品退换率过高等问题,确实让商家叫苦不迭。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转战”线上,“运费险”的话题也备受关注——这项保障举措能够让消费者在下单时更加安心。然而,不少消费者近期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关闭了“运费险”功能。
不计运费可以随便退货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在“仅退款”引发行业争议之后,近日有媒体探访发现,不少消费者的“运费险”权益被平台取消,不少过去为消费者赠送“运费险”权益的商家,也开始悄悄大规模关闭了这项服务。运费险被商家大规模关闭,是电商行业里退货话题的延续。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对运费险一定不陌生,如果收到的商品不满意,有运费险的商品,退货的运费由保险公司支付。 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运费险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对于商家来说,退货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赔付率高,还有被骗保的风险。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在电商平台上的“运费险”权益被悄然取消,而一些商家也开始主动关闭这项服务。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商家为何宁愿牺牲销量,也要主动取消“运费险”服务?什么样的消费者,可能会被取消“运费险”权益?
诞生自2010年的运费险,今年频繁被推上风口浪尖。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购物平台取消了自己的运费险权益,也有商家主动关闭这项服务。专家认为,运费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合理滥用的成本会均摊在消费者身上。各方应合力寻求利益平衡点,进一步完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