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一种专门教育活动,有其独特的实践逻辑。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路径研究杨晶晶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摘要: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政工作仍存有多项弊端,阻碍着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各自为政、发力不均等现象较为明显,学校各级管理部门沟通协作较为匮乏,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信息不对称,使得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中效率持续走低,
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关于成立2021—2025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部委托,进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重要决策前期研究,就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建议,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成果鉴定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评价、检查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安徽省通过在全省高校全覆盖设置班级“思政委员”,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强化同频共振和辐射扩散效应,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朋辈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突出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教育发挥好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价值功能的根本性、深层次、全方位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如何破题?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进行了相关说明。指出必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教学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云南网讯8月27日,省委副书记王予波在省委党校与参加全省高中学校书记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教育司已经发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专业思政是指在专业载体的基础之上,针对专业特点以及优势进行挖掘,依托于专业核心价值的引领,在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打造与时代特色相一致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适应了形势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实际效果,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
无论是思政课程的教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能够做到统筹兼顾,针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进行提升,目的在于积极转变教师群体,对于协同育人的正确认知,才能够借助教师的力量,完成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全面推进育人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学校思政工作机制,引领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一年多来,学校先后获省级“文明校园”、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是我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同时获得党建、育人和精神文明省级最高荣誉的高校。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学融为一体、协同推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独特功能和作用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