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焱羲和编辑|焱羲和前言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技术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本文将从先秦时期开始,逐步探讨中国古代天文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人的大局观》作家穆涛长期沉潜于典籍阅读,从《史记》《汉书》入手,上读先秦典籍,下读唐宋、明清文献,经、史、子、集四部无遗。读原典,从典籍中汲取养分,抒写散文;把自己由一个编辑、作家读成了“汉代的经生”。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李亮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当然要对自己的国家有所了解。要了解中国,可以有多种不同视角,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认识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中国拥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还有着四千年传承不绝的文献史,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六 印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天文观测研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文物上就已经绘制有日月星的图案。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在当时主要发挥政治功用,但其中依旧凸显古人将天文自然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的认知思考。古代中国人仰观天象,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以前民用”,发展出包罗众多形态、记录丰富数据、具有精妙特色的以历法制定为核心的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