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饶家驹,时人称“难民之父”,是中国人民患难之交的国际友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
1946年9月的柏林,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过度的操劳,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在这之前,他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他对照护的人说想要杯香槟,他们用汤勺喂他喝了几口。10日,他开始昏迷,当天傍晚悄然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68岁。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民国政府首都南京,至此,南京陷入人间地狱,在日军头目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城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烧,杀,抢,夺和奸淫长达50天时间,大量无辜平民,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死于日军的魔掌下,致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约翰·拉贝(以下简称拉贝),德国汉堡人,西门子洋行代理人,二战时期中国南京安全区主席。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组织他的外国友人们倡议设立的安全区,曾经救过二十余万中国难民的性命,被当时的中国难民们称为“活菩萨菩”,他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7月31日下午,潘光教授登上腾讯会议室主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际统一战线》,此为直播现场。经整理,主讲部分将分三部分刊发,第一部分为海外义士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日,第二部分讲述国际谍报人员左尔格在上海和日本的杰出业绩,本节分享饶家驹和何凤山两位中外人士如何拯救中外难民。
尘埃,被缕缕拨开。历史,为今天的研究者展露不轻易示人的深沉模样。研究者觉得,有责任要把历史的深沉力量和那个理应被记住的名字,传递给公众。2014年11月,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中法友好年项目”之一在上海举办。
1937年,中国迎来了近现代历史的至暗时刻,日军兵临南京城下,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即将开始,此时南京城内的外国人开始有序撤离,日本人明显和正常人类不同,他们虽然对外国人比较客气,可是也不过是“比较”而已,外国公民的身份并不能绝对的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进入南京并制造南京大屠杀,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德国当和日本是盟友,拉贝希望用他德国人的身份向日本施压来维持“南京安全区”,安全区庇护了25万中国难民。
在上海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纪念碑,上边写着“一位永垂不朽的人道主义者,法国神父饶家驹”,这个纪念碑是被特批的可以用来纪念外国人的纪念碑,还有一个铜质雕像存放在淞沪会战纪念馆里,只因这位饶家驹救了30万中国人的命,是个对中国有功的人。
1937年12月,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籍人士,发起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暂时避难场所。不久前,拉贝的后代将《拉贝日记》原件捐赠给中国。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为一个纳粹党,拉贝为何会在战争中保护中国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