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小一号的驾驶室,在车门后方不带辅助上车的把手,这一款驾驶室一般用在轻、中卡上,像之前的“东风三吨王”用的就是这款驾驶室。前面的进气格栅颜色不一,上面用数字的字体写着“DONG PENG”,看上去是副厂的进气格栅无疑了。
看看80式卡车是啥模样记得当年有位小学同学的老爹是铁路上的老资格的司机,不是开火车的司机,是开汽车的司机。据他说,他老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曾开过日产80式卡车。而这款日产80式卡车,在整个日本侵华战争中尽效了犬马之劳。
回想起在粤北呆过的几年时光,最难忘的还是那边乡下各种奇奇怪怪的老车,尤其是各式日系卡车,它们虽然多数被用得好残,但在细节处,还是能看出它们在远渡重洋过来之前,曾有着光鲜的外表。回顾:往日工地干活人 | 日野大鹰Hino Super Dolphin。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一些五十铃卡车,这些卡车有一部分装备了部队的汽车运输团,我于九几年时在青藏线某部仓库服役,工作当中经常与汽车兵打交道,同时我在部队的集训单位也学习过汽车驾驶,在学习汽车驾驶理论知识时,教员经常拿我们国产卡车同日本的五十铃卡车做比较,说我们的汽车发动机气门间隙多少毫米到多少毫米,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行,而日本的五十铃发动机气门间隙要求多少毫米就得多少毫米,不能有丝毫的误差,这就是日本人的严谨性,他们对待事物的这种极度追求,造就出了五十铃卡车的皮实耐用、故障率低的特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部队成立了一个通信器材厂,主要研发和生产一些无线电通信训练器材。器材厂的职工主要来源是部队的家属和子女。工厂建好后,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交通工具。当年部队的交通工具汽车是根据部队编制下发的,通信器材厂不是部队编制,当然不会有交通工具下发。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高原运输难题,我国进口了不少著名车型,这些车型有苏美的、也有东欧诸国的,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上世纪曾风靡我国的“五十铃”TD72型卡车,这种车最初也是作为“高原车型”进入中国的。
当我们提及汽车品牌,往往会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然而,有一个品牌虽不常被大众挂在嘴边,却在汽车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便是五十铃汽车。早期起步(1916-1949年)1916年,石川岛造船厂和东京瓦斯电气工业公司开始研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