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2日陕西省政协编发的社情民意信息中,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提醒,由于生态本底脆弱,已建成的防护林逐步退化等原因,已治理的毛乌素沙地存在“二次沙化”风险,应抢抓时机、尽早修复。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持续开展毛乌素沙地治理,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奋斗,曾经的荒漠变成了绿洲。面对当下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日前,榆林市启动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旨在进一步巩固提升榆林防沙治沙成效,实现榆林由“浅绿”向“深绿”转变。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沙漠化的程度及其所带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对于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显得刻不容缓。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出现了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如今它80%的面积已被绿色覆盖。
2019年,波士顿大学相关人员曾在《自然》杂志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通过对NASA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收集的遥感数据,发现全球都在开荒毁林的同时,绿化面积竟然“逆势上涨”,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了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
毛乌素沙地地处鄂尔多斯市南部,是中国最西端、面积最大的沙地,自然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3个省区,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最宽达150公里,总面积7050万亩,在鄂尔多斯市境内面积为4772万亩,约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的2/3,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在蒙古语中,毛乌素是“坏水”的意思,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毛乌素沙漠应该属于不毛之地,然而,如果你抱着去沙漠旅游的心态去毛乌素沙漠,估计你会大失所望,因为你来到这里后,会发现这里基本上看不到沙漠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绿地,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会访谈)祖孙三代的“毛乌素”之“征”:从“满眼黄沙”到“塞上森林”中新社西安2月27日电 题:祖孙三代的“毛乌素”之“征”:从“满眼黄沙”到“塞上森林”作者 阿琳娜 张一辰“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从‘林进沙退’到大漠绿洲,我们要的不仅是‘榆林绿’,更是‘榆林美’。
满天飞沙,大漠苍茫有着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称为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