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失意书生”的话题在网络与现实两端引发舆论爆点,进而不少青年自诩“当代孔乙己”,引起笔者深思。孔乙己是谁?他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
1919年3月,鲁迅先生发表杂文《孔乙己》,1915年9月,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其中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孔乙己大概因为带了孔姓的原因,所以在运动中所引起的关注度就格外的高。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塑造的一个特别的人物,很成功,在一百多年后,还是常被人提起。那么鲁迅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人物?本期视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继续讲鲁迅,谈谈他笔下的孔乙己。05:25杨联芬教授谈孔乙己(05:25)《孔乙己》讽刺什么?《孔乙己》是鲁迅《呐喊》里的第二篇小说。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中的一个章节,是对孔乙己这个可怜的酒鬼的最后一笔。但是,这句话真的是一个病句吗?它是否暗含了什么深刻的意义和隐喻呢?孔乙己是一个令人同情又让人厌恶的角色,他身上集中了中国社会的许多弊病和悲哀。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漫长的岁月,赋予历史一份震撼人心的热度。每当翻阅历史的长卷,都会被那悠久的过往所深深吸引。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人民,在这片美丽的神州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岁月像是一方沉默的碑刻,无声地纪念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近期网络上的热词无疑是“脱不掉的孔乙己长衫”。“孔乙己长衫”出自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后编入《呐喊》。原文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