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串小故事。差不多1950年前的古罗马帝国,透明而又坚硬的玻璃是一种奢侈品,最糟糕的是,玻璃还很容易碎掉。这时,有人发明了一种不易碎的玻璃(大约类似于今天的钢化玻璃),他赶紧跑去当时的皇帝提比略(古罗马帝国第二位皇帝)那里,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想要领到一大笔奖金。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3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制度的包容性超出想象。全文摘编如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的作者达龙·阿杰姆奥卢和詹姆斯·鲁滨逊说,国家需要有包容性制度,以便人们有学习、工作、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和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阐述了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包容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地大德,也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更是实现中华文明长期繁荣的精神源泉。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地时间10月14日,2024年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项揭晓,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荣获经济学奖,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殖民时期贫穷的国家往往引入了包容性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普遍繁荣。
【光明论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