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成果发布会暨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学术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该报告以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为研究切入点,聚焦教师工作时间分配度、教师工作内容复杂度、教师工作精力投入度和教师工作负担感受度四个方面,基于对我国31个省市的51381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现实样态、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教师工作强度的调试策略。
□ 本报记者 赵丽 张守坤暴躁、尖叫、咬人……前不久,来自河北的7岁男童小林在父母带领下,赶到北京看心理咨询师。小林的母亲说,孩子有些多动,不听老师指令,一次被班主任拉进厕所教育后,开始变得特别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无法控制情绪,学也没法上了。
南都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5月9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专项整治工作通知,打造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全流程监管闭环。
人口减少,老师过剩,财政紧张,这些成为了老师被迫退出讲台的三大因素。有人说,事业单位管理条例里明确提到了,只有当教师违法犯罪,才能被开除公职,下岗失业。即使有其他方面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能力不行),顶多就是转岗换岗而已!至于失业丢饭碗,目前还谈不上!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团队的统计数据,2035年,中国将会有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老师过剩。一时间,老师们无所适从。十年后,将有187万老师像90年代的下岗工人那样面临失业。他们没书教,他们的出路在何方?先来说说,别的国家对于这种下岗老师,类似的事件是如何处置的?
“将教师减负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推进教师岗位和职称改革,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作统一规定”。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让教师“提升能力有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