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理环境原因,凉山州在很长的时间除了四川人和交界的云南人基本上不为外面所知,一直到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一则“悬崖村”的孩子们爬险峻的藤梯上学的故事报道,凉山州才真正呈现在了全国人民的眼前。
近期彝族人在酒店被拒绝接待的事件迅速成为热点,原因值得深思,一、内因是凉山彝族自身落后的问题。凉山彝族建国后从奴隶社会直接到现代文明社会,过去由于祖辈长期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祖辈们一代一代受奴隶主对肉体和精神的压迫,祖辈们没有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长期与家畜同居,和屎尿同眠,对锅碗瓢盆、房屋板凳没有任何概念,只要能吃饱饭,其他都不重要。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七八月份,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热闹的时节。今年也不例外,各地早早筹备起各具特色的火把节活动,凭借这个IP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广泛关注。但在一些人眼中,凉山有着另一种“流量密码”。
凉山的风,从山谷迅疾吹过,行人衣角,猎猎作响;风,也似在翻动历史书页,讲述变迁的动人故事。乌蒙山脉和横断山脉在西南大地围出巨大的夹角,这就是四川凉山州。这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0余座,高差激流冲蚀地表,悬崖交错,千沟万壑。2013年,这里有88.
四面八方的人为一场盛大的庆典相聚这里——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暨主题文艺演出。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两次历史性跨越,凉山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小康。
文学原乡抬头望去,四面峰峦隐天蔽日。这里右边是悬崖,足有几百米深;左边是峭壁,又高又直。再往前看,重峦叠嶂望不到尽头。两眼凝望刀削斧砍的山崖,自然而然生出一分敬畏。山没有顶点,路没有尽头,我们就在群山的缝隙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