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西昌位于成昆铁路中段,有了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铁路线,天堑变通途,才有了1972年启用的成都军区西昌炮兵靶场,正是从那年起,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赴西昌对飞机拖靶实弹射击的历程。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有关云南省丽江市的报道,介绍了种类繁多、色彩丰富的彝族服饰。身穿彝族服饰的姑娘。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丽江在内的许多县市都有彝族群众聚居。
彝族现在的主食是土豆、玉米、荞麦、大米,我在扶贫调研的文章里写过,别的地区彝族还好,可以种水稻,大凉山海拔太高,天气冷,我七月上去,当地彝族大白天还穿两件衣服,夜晚温度低于十度,就无法种植水稻,天天吃粗粮谁都受不了,大凉山彝族平时吃的大米是自己在市集上买来的。
好家伙,这长得也太紫霞了吧...再一看,原来妹妹是18年彝族火把节的冠军,真·名副其实。说到彝族人的长相,其实《香巴拉信使》的导演俞钟就曾在拍摄时说了句实话:藏族人、彝族人的长相,不是靠换换服装就能扮出来的。
上永郎,下回龙,跨越安宁河,把艺术送到了矿山和村庄,顶风冒寒,跋山涉水,把毛泽东思想送进了家山寨。1969年3月中旬,宣传队背上背包,带上干粮,扛着乐器,徒步登上了海拔近千米的米易县白马乡,在这山高林密的山寨里住了好几天,一是慰问演出,二是走村进户,宣传毛泽东思想。
“售价18万8,全球限量。”“巴黎的秀场上外国友人跑来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他们说的是啥?12月31日《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四川彝绣产业推介会,众多精美彝族服饰、彝绣作品相继亮相。“炸场”完毕,但你知道吗,大凉山的彝族服饰、彝绣作品早已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20年前的元旦,《钱江晚报》特刊上刊登了一期新年心愿,有十几名读者参与其中。(摇人啦!20年前在《钱江晚报》许下心愿的你们在哪,有份约定待开启)当时还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大四学生的张川霞,在自己22岁这年许下特别的心愿。
新华社成都3月16日电题:创“皂”新生——记大凉山扶贫警察彭杨。新华社记者吴光于、李力可将土豆削皮、切碎、蒸熟、捣成土豆泥,加入由碱和橄榄油混合的皂液,再朝同一方向不停搅拌均匀,倒入模具,静置两天后,有着淡黄色泽、细腻质感的土豆手工皂成型了。这份神奇,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可以从饮食、衣着、建筑及图书等方面入手。要了解每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一定要先从历史、生活和习俗开始,因此这四本绘本都有六个小节,分别叙述,其中还特别介绍每个族群的独特饰品以及穿戴方法,孩子除了熟悉历史脉络,还可以跟着图画,走进他们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