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4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9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经济景气度有所下降,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巩固。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4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计,二季度主要金融指标将维持中高速增长,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主要券种发行仍将保持较快增长,A股结构性机会增多。
本报记者 杨洁11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举行《2025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报告》主要回顾了2024年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杨洁9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2024年三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杨洁6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举行《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主要回顾了2024年上半年以来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4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如果央行进一步扩展国债购买工具,可以提升整个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但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操作,不能等同于QE(量化宽松)。”在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举行的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发布会上,中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
本报记者 杨洁4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回顾了2024年一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人民币突传重磅消息。7月18日,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为4.61%,较前一个月的4.47%有所增长。
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全国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利好政策一经发布,深圳、广州等多地率先宣布与金融AIC“手拉手”,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加速落地。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12月2日,人民银行披露,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经济恢复不平衡问题持续凸显。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巩固。
一则重磅数据突然刷屏。据最新消息,由于西方加强了针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莫斯科交易所被迫停止了美元和欧元交易,这使得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市场的份额已达到99.6%。另据彭博经济研究的测算结果,当前俄中贸易几乎完全以人民币结算。当前,金融市场愈发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
核心观点:2025年,全球流动性中短期仍将保持下降趋势,美元流动性继续承压。从美国银行和非银机构流动性的变动趋势看,代表非银机构美元流动性的隔夜逆回购余额已降至较低水平,其流动性缓冲垫的功能受限,未来美元流动性的缩减将直接作用于美国银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