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眩晕类的疾病,在临床中属于神经科,专业术语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症状表现是患者在晚上睡眠的时候向左、向右翻身,或者从躺下到起来,从起身到躺下这种特定的体位变化的时候,突然间诱发出来的短暂的天旋地转感。
耳石症,是导致眩晕的常见疾病。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中心,每天都有因耳石症前来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患者耳石复位后,眩晕症状逐渐消失,也有一部分患者耳石复位后,眩晕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初次或多次耳石复位效果不佳的耳石症患者,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
不久前,75岁的杨奶奶在外院确诊为“耳石症”,接受手法复位及药物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很快缓解,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也随之消失。然而,次日杨奶奶在走路或转头稍微快一点时,感觉重心不稳,且伴有头部昏沉不适。这可苦了杨奶奶,她整日在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不敢外出,也不能带孙子一起玩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黑,恶心想吐?这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低血压或者贫血。这其实是常见的内耳平衡障碍——耳石症。那么,耳石症是怎么引起的?它有哪些危害?它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前一说到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梅尼埃病,但这些年耳石症的发病率要比梅尼埃病高得多。医生特别提醒,年轻人患耳石症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熬夜、玩手机、不喜欢运动可导致耳部缺血。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保健意识、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耳石脱落,形成耳石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表示,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
我姐姐广东省梅州市人今年五十一岁,之前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直给人做保姆,自从9月初因为耳石症突然发作,当夜在老家小县城住院,住了十多天输液并做复位,由于医生经验不足,其实两次都没复位成功我姐也不懂,就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