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忠涛在时代的浪潮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各自流淌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又在交融中相互滋养,共同构筑着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40年前,鄂州还是个县城,叫鄂城县。西山公园和大礼堂是当年鄂城县的文化地标,也是这座城市最有味道的东西。在那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年代,上西山公园拍照、到大礼堂看电影,成了小城人特别奢侈也特别享受的两件事。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唐山市新时代邻里节暨“花开迎新季·香飘邻里间”跨年迎新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路南区分会场发布“文明标兵”。张宇茜 摄唐山市“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主题新时代邻里节路南区主会场进行趣味游戏。
中新网成都9月20日电 (祝欢 贺劭清)“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并行不悖,相得益彰。”20日,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表示,全面正确地理解文化自信,真正确立了文化自信,中国才能进一步走向世界,复兴中的中华文明也将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在地球上画一道弧线,从成都到秘鲁库斯科城的距离,几乎要绕地球半圈。虽远隔重洋,但古蜀先民与印加先民之间,却有着相似的精神信仰和共同的物质追求。当来自中国四川盆地的古蜀文明与安第斯山脉印加文明的再次交汇,又会碰撞出怎样耀眼的火花?
从开幕式上的“迎客松”“二十四节气”,到闭幕式上的“送别柳”“十二生肖”,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赛场内外,中华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人的诗意与浪漫得以尽显。
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发表讲话,引用《礼记》中的这句话阐明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强调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天品读中国香港著名散文大家董桥先生的《英华沉浮录》,作者用优美典雅的文字,将古今中外思想和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既蕴含华夏文人的包容含蓄,又有英伦绅士的浪漫优雅,编织出一幅幅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文学画卷;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以文惠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质新华社记者周玮城市书房等新空间延续城市文脉,家门口的“村晚”带火乡村文化生活,云端博物馆、智慧图书馆让千百年文明就在眼前指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
【来源:文明江苏】为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浓厚氛围,1月18日,苏州昆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苏州昆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活动。市民群众在歌舞翰墨中共享新春欢乐,展望美好未来。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五音和鸣:文化交流的边疆乐章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为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重现了历史上边疆地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动、交相辉映的生动故事。
“太难抢了,太火了!”1月21日,崂山区图书馆4楼,参加新春文化惠民活动“新春韵 书香浓”年俗文化市集的孩子和家长排起了长龙。市集精心准备了变脸、拉花、拓印、写福送福等8项非遗民俗文化活动,虽然活动名额很多,但依然不够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