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年轻的军迷来说,他们的认知中,战争就是超视距导弹对轰,根本不需要见面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在许多年轻军迷眼中,防御工事、战壕这种东西有些落后于时代。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事实真是如此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导弹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战争样式,打击不需要在见面也能完成。
近期,央视罕见披露了我军喷火部队考核训练的画面,在画面中,士兵们手持喷火器,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开火发射,由喷火器喷吐出来的火龙,在一瞬间就命中了建筑物,将现场直接化为了一片火海,威力之大足以令敌人为之胆寒。
相信看过一战或二战电影的朋友们,肯定对战壕并不陌生,作为两军对垒当中最为重要的掩体,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战争史,虽然现代战争已经变成了治安战和城市战,但战壕依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那么长达几公里的战壕,是士兵挖的吗?
如果你熟悉我国的近代史的话,肯定对“护国战争”不会感到陌生,虽然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华南京政府成立还不满100天,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便开始倒行逆施,居然于1915年12月在北京称帝,南方将领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群情激奋,随即在云南宣布独立并出兵讨袁,著名的“护国战争”便由此爆发。
这里曾是湖南军民英勇抗日的地方,这里还可见70余年前抗战时的战壕……昨日,记者从长沙县了解到,继获批省级森林公园之后,影珠山抗战遗址修复工程即将启动,一个以抗战遗址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将于8月面世,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
掩体是保护作战人员安全、隐蔽进行射击以及观察、指挥和操作技术装备用的露天或覆盖工事。当过兵,尤其是当过步、炮、坦克兵的网友,一定会对野外开挖掩体工事印象深刻,这可是标准的体力苦活,尤其是在冬天,或者遇到坚硬土地的时候,依靠人工开挖一个火炮掩体,能把炮班8个人脱层皮。
我军从1977年就研制成功第一代GBP130型整装型掩体爆破器,使用摩擦发火方式,直径69mm,携行长度498mm,重1.84kg,用于在中等硬度土壤爆破,其原理更像是在支架支撑下倒着放的单兵火箭,可炸出上部直径1.1~1.7m、底部直径0.4~0.6m、深0.6~1.0m的跪姿单兵掩体,但是其构成过于复杂。